“硅料四大天王”滿載而歸,“大贏家”現身
在供需失衡之下,2021年硅料價格大漲,從年初的8.4萬元/噸一度漲至超過27萬/噸,較年初漲幅超過220%。硅料企業在量價齊升的大好形勢下,也一掃過去幾年行業不景氣的“陰霾”,在2021年滿載而歸。
進入2022年,“硅料四大天王”已先后發布業績預告,對外宣布其在2021年取得的“好成績”。
其中,通威股份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80-85億元,同比增長122%-136%;
大全能源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公司凈利潤為56-58億元,同比增長436.69%-455.86%;
新特能源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不低于50億元,參照2020年歸母凈利潤為8.92億元,預計同比增長超460%;
保利協鑫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50億元,2020年同期則是凈虧損約57億元。成功實現扭虧為盈。
利潤方面,通威股份利潤最高,下限就高達80億元,相較其余三家企業都要高出40%以上。其次就是2021年在科創板上市的大全新能源,利潤下限為56億元;新特能源和保利協鑫旗鼓相當,且兩者均為港股上市企業。
增速方面,新特能源增幅最高,超過460%,稍稍領先大全能源。利潤最高的通威股份反而增速上略遜一籌,主要是因通威股份不僅是硅料龍頭,同時還有飼料和電池片等業務,此前表現一直非常穩健。
但表現最強的還是前“硅料王者”王者保利協鑫,其從虧損約57億元到盈利50億元,成功扭虧上百億元,完成了一個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”。
產能方面,“四大天王”都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,在2021年甚至更早之前就開始積極擴產。
其中,通威股份硅料在2021年底年產能達到了18萬噸,超過了保利協鑫,成為新的硅料龍頭,2022年底將更進一步達到驚人的33萬噸。
新特能源和大全能源在2021年底的產能均為8萬噸左右,2022年也將有進一步提升。
但最讓人期待的,還是保利協鑫的顆粒硅。根據資料顯示,顆粒硅采用硅烷流化床法生產,相比主流的改良西門子法,生產成本顯著下降,毛利率將高出約15個百分點。按照規劃,保利協鑫四川樂山10萬噸顆粒硅項目將在2022年年底全部達產,屆時保利協鑫將擁有僅顆粒硅年產能,就將達到15萬噸以上。
綜合來看,“四大天王”在2021年累計凈利潤超過236億元,幾乎可以提前將其定為光伏產業鏈最“吸金”的環節。但如果僅從凈利潤來看,硅料企業上游供應商才是2021年的“大贏家”。
硅料上游原材料為工業硅,合盛硅業則是我國僅有的工業硅和有機硅雙龍頭企業,也是大全能源、新特能源等硅片企業供應商,在硅料企業滿載而歸的2021年,合盛硅業自然也沒有缺席。
業績預告顯示,合盛硅業預計2021年度歸母凈利潤為85-87億元,同比增加505.28%-519.52%。無論是利潤總額還是增幅,都高于“硅料四大天王”。

圖片新聞
發表評論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暫無評論
暫無評論